意见反馈

金泥湾赶海

言式验

李文明 2021-10-23 15:57:56

                       金泥湾赶海
 
        东营金泥湾,是紧邻黄河入海口的一个大海湾。有着高大轮子的拖拉机,拖着长长的车厢直接开进海里,让你新鲜得没有不坐的理由。

        从车上直接下到水里,只有三、四十公分深。伸出脚的第一步,感觉有踩在青苔上的滑软,但稳得如同踩在地毯上,紧接着又硬得如同踩在橡皮泥上……相比在海水里踩在沙滩上,丝毫不用担心,有海浪涌动把脚底掏空。

        海水有些浑浊,完全看不见水底,只能凭感觉去描述。一只脚站稳,抬起另一只脚,脚底干净得不见泥沙,这糊在脚底的泥沙不粘脚。随着脚步移动,身后会拌起一条浑浊的水带。

        我独自静静地站了一会儿,水变得清了些,隔着大约四十公分深,能看见自己的脚,但并不很清晰。海滩很平,走出距岸边近百米远,也只有五、六十公分深。水面虽然有波浪,但完全不是浪涌那种,可以描述成大一点的涟漪。而你只需卷高裤腿,不用担心有海浪把你打翻,就连高一点的衣裤都不会被打湿。

        到金泥湾赶海,说是可以捞蛤蜊、虾、螃蟹。可脚底软软的舒服,连硌脚的杂质都没有,哪里去捞蛤蜊?偶尔看见一只小虾,可能因为人的侵扰,在水面上跳几下很快消失;至于捞螃蟹更是没影的事。那从小摊上买的塑料桶、小铲、小耙子,在这水里根本派不上用场。塑料桶倒是可以用来装鞋子、衣服、手机,带着孩子不用担心安全地玩水,打水仗,让大人孩子都高兴。

        我是下午三点左右到的,阴天凉爽,八月底的水温很舒适。大约一个小时后,广播通知开始涨潮了,我跟着游客往回走。虽然有回程的套票,我没有选择坐车。

        我边走边想,这脚下的泥沙好奇特,完全不是从小下水的记忆。在家乡的河里游泳,水下的泥是硬硬的,很滑。在湖里摸鱼、采藕带,湖泥又软又深,能把腿都陷进去。当然,老家在长江边的江汉平原,与黄河是不同的水系,自然没有可比性。

        黄河蜿蜒万里,沿途的泥沙,尤其以黄土高原为甚。我见过那被雨水冲刷后的塬,像山峰一样峭立,土质硬,但表面沙化浮层柔软,光脚踏着很像此刻脚下的感觉。想想它们启程的日子,风霜雨雪,经历了多少年月、经历过怎样的艰辛才到这里?

        这么想着,突然感觉这脚下的泥沙多了一种莫名的亲情,仿佛儿时的小脚丫,站在母亲的手掌心……

        离岸边越近,脚下的柔软感越小。但踩上去还是很稳,整块泥沙随脚掌轻轻破碎,感觉自己像一个巨人。在露出水面的滩涂上,泥沙看上去黑黑的,含着水分,踩上去感觉像皮肤一样。滩涂上满是大大小小的洞,随着涨潮而来的海水,洞里冒着泡泡。有大人孩子在挖洞,这下小铲、小耙子用上了。

        我好奇地走过去,说是在挖螃蟹,而挖出的螃蟹还要在泥沙里仔细翻找,少有收获。大一点的有大拇指大,小的如同小蜘蛛一般。这让我想起在老家稻田里抓蟮鱼,用中指顺着洞一直伸下去,把蟮鱼逼出来,再用手指掐住。而这么硬的洞,这么小的螃蟹,也只能用小铲、小耙子,也只能哄孩子高兴……

        黄河入海,我们回家。这是东营的旅游广告词。涓涓细流归大海,从大的概念上想想,的确如此。东营也正是想以此为理念,扩大黄河入海口、黄河湿地生态旅游的影响。但仅仅有概念还不够,还需要文化细节的支撑。比如,把这里的泥沙做个化学分析,再把植被做个生物分析,找出它们的源头……每一样做个标识,如同姓氏溯源一样,让不同地方的人来寻,来找寻家乡的泥沙和植被。

        黄河入海。水归大海,大海又把泥沙送回来。从海滩到滩涂再到陆地,这不就是把黄河沿途的泥沙送到这里,填海造地吗!据说东营因此每年可以增加近200公顷的滩涂。沧海桑田,只是时间会长一些。黄河上游的人们来到这里,说不定能找到他们少了的那些个塬、少了那些道坡……那岂不是真正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