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中国油画巨匠:诗人北鸿传奇(二)

言式验

beihong_888 2023-07-27 15:25:37

中国油画巨匠:北鸿传奇(二)

在江苏和山东交界的地方有一个连绵三百多里的湖泊,叫微山湖。微山湖东南岸,有两座山象大象蜿蜒相对错落伏卧,东边的叫东相山,西边的叫西相山,两山的怀抱就是相山湾,相山湾里散布一些小山村,称东相、西相、王林、伊楼。西相山再往西延伸,就景山。景山和微山湖俯仰生悬,地势险要,站山上,下观:鱼塘如棋盘,杨林如黑子;远看:水天相连,一望无边。山上有唐贞观年间的大云寺遗址和相传岳飞书于山石上的全长两米八五的“准海第一关”五个大字。
  王林村就坐落于西相山山腰处。山前是城子湖。山后是微山湖。村子里的房子都是就地取材,以大大小小的石块垒成,墙面并没有一块是平整的。村子后面的山遍布着悬崖、怪石、沟壑、山涧,过去山上是一片翠绿,成片的洋槐、苦楝,丛生的葛针荆棘,盖住了青褐色的山石。随着人口的增长,山上的绿色逐年减少。到了建国以后,社会终于安定了,人口便大量增加,为了维持最低的生活要求,山上的树木都变成了灶台里的柴火。山便成了秃山,只剩下悬崖、怪石、沟壑、山涧。
  但是,村子里却长了许多树。很少有山村是没有树的,当鞋底踩出第一条小道,当长着老茧的手搭起第一间住人的居所,一座村庄刚刚扎根时,小树也已经开始扎根了。村头路旁栽上杨树、槐树,房前屋后种下核桃树、柿子树、梧桐树。树苗懂得人们的心思,于是它们努力汲取着阳光雨露,跟村庄一起长壮长大,用不了几年,它们就蓊蓊郁郁地茂盛在村子的各个角落了。

  村里的树与山上的树是不同的,它们有栽种者和所有者,它们是在这里“生活”而不仅仅是在这里生长。树,提升着村子的高度,树,绚丽着村子的色彩;树,给村庄带来灵气,带来生机与活力

就这么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先后有好几位风水先生路过时,都赞不绝口地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有东相山、西相山环抱,西相山后面碧波浩渺的微山湖,山前是城子湖,湖水荡漾,沟河交错,每到秋天芦花飞荡,这就是所谓前有照,后有靠的福地。
  说到这个小山村村民的老祖宗,还真有些来头。村子里的大姓是百家姓里排二十四位的“张”,“张”姓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轩辕黄帝,轩辕黄帝的第五个儿子名“挥”,自幼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的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挥”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而赐姓“张”。张氏传到八十世,出了一个千古流芳的人物——张子房(张良),传到一百一十一世张公艺时,在山东清河县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张公艺乐善好施,时常周济贫人,出资公益,修桥补路,家族各项事业发展到黄金阶段。正是这个时候,唐高宗“亲幸其宅”,询问治家的道理,张公艺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
  小山村的张氏便是“百忍堂”的一支,据张氏家谱记载,王林张氏百年前从山东建有“张姓祠堂”的清河县迁徙至此。小山村虽然幽静而贫穷,但却有着淳朴硬朗的民风民俗,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谁能说这里就不会出现风流人物呢?
  张良的故事点燃少年的心
  1964年农历8月28日8时,徐州市铜山县柳泉镇王林村,秋日满地已经是红红的高粱和即将飞花的芦苇,这时,在一个非常简陋的院里传出了急促的男婴啼哭声,一个因为早产,在母亲的肚子里只呆了8个月的新生命在这个普通的小山村诞生了,他就是本书的主人翁北鸿。
  北鸿虽然极为瘦小,但由于在他的上面已经有两个姐姐,在重男轻女的农村,他在父母和长辈心中可是宝贝疙瘩,非常开心。北鸿的爷爷说:3个8,骑花马,这个孩子占了4个8,一定是好命。于是,爷爷专门从柳泉镇请来了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占了4个8,的确是个好命。前途无量。但长发后会去南方。

张良是百忍堂的先祖,是个大英雄,爸爸在说故事的时候,最多的就是讲张良,夏天晚上在门口一棵爷爷栽的大槐树下,爸爸娓娓道来,张良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径直把他所穿的鞋丢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老,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而去。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张良于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后来成为辅助刘邦夺得天下的开国三大功臣之一。张良屺桥遇见神仙黄石公,获得兵法天书的故事,让他神驰万千,盼望有一天也会得到一部天书。

体悟“英雄神仙”张良。1983年,北鸿读大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了陕西汉中留坝县,专程瞻仰了张良庙。张良,作为张氏家族的英雄人物,早已象种子一样扎根在北鸿的心里。对张良的真正认识,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趋于深刻、趋于全面。但是,必须有一次如佛教徒朝圣圣地,穆斯林朝觐麦加一样,“亲睹、听闻、忆念或接触到”圣地,方能悟到其精神内涵。

  北鸿在南师大图书馆读《史记留侯世家》时发现,书上记载的张良与父辈们口中所传述的张良有很大的不同,那时候,他就想,总有一天,要去留坝县,亲眼看看最仰慕的英雄人物,看留侯祠。即使不能与英雄生于一个时代,但能与他呼吸同一个天空下的空气,脚踏同一块土地,这也是令人向往的。

  那一年的暑假期间,张鸿雁到了汉中市,从汉中到留坝,还有差不多3个小时车程,路况不错。北鸿一路上感慨良多,看脚下滔滔而过的汉水,长流常新,多少风流人物,多少剑锋戟影,多少风花雪月,多少激越悲壮,多少朝代盛衰,多少世纪轮回,都被它低吟浅唱的波涛轻轻冲散。在岁月的长河中,人类所做的一切,都如沧海一粟,何足唏嘘!

  一路上不时看到古代遗迹,车过马道镇时,前方高挂一路牌,上书“萧何追韩信处”,一箭头指向溪流右岸。张鸿雁估计应该是到了寒溪。当年韩信未受到刘邦重用负气离去,萧何听说以后连夜追赶,就是由于寒溪溪水突然暴涨阻挡了韩信的道路,才让萧何追上的。所以,寒溪又称为韩溪。

  长途车进入了秦岭深处的紫柏山,离目的地很近了,山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北鸿很难想像张良当时的心情:一个人中英杰,在推翻强秦、建立汉家一统天下之后,却放下盖世的功勋,摒绝本来可以享受的世上一切荣华富贵,来到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一切都远去了,只有宁静和寂寞。两千年前的紫柏山一定比现在更宁静,更寂寞!终于到了目的地,张良庙就在眼前。放眼望去,柴关、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个圈椅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成环抱之态,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大有护法卫道之像。溪水轻流低吟,如琴鸣曲;鸟语清脆,空谷传音;庙宇玲珑,楼台迭现;云霭缭绕,松涛不绝,如变幻无常之境,让人顿生飘飘欲仙,游身世外之感。

北鸿觉得进入了张良的气场,他从没有象这样近距离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接触过,他迫不及待地走向张良庙。迎面是一座青砖砌成的山门,上方横刻“汉张留侯祠”5个朱红大字,大门左右刻着一副对联:“博浪一声震天地,圮桥三进升云霞”,上联是指他在博浪沙派人刺杀秦始皇一事,下联是指他在圮桥求教黄石公一事。

  进入山门便是灵官殿、三清殿,北鸿没有停下脚步,径直穿过二山门,迎面就是拜殿。北鸿平静了一下心情,向拜殿上张良的灵位虔诚地拜了三拜,起身走向大殿。只见大殿中央的石座上盘腿正坐着一尊神像,此人正是“西汉三杰”之一、北鸿心目中的英雄张良。塑像比想像中的身材要矮小一些,神情婉然,眼神温和,并没有表现出英雄才有的逼人英气。张鸿雁默默地站在偶像面前,望了一眼,再望一眼,便不敢再看。张良就应该是这样,那温和的眼神,透露出洞察宇宙的睿智,平静的神态,展现着包罗万象的襟怀。

  北鸿此刻所立之处,是张良潜心修道,辟谷成仙的地方,也是张良远见卓识,高风亮节的见证之地。小小的留坝县,因了留侯张良,得以不朽。千载之下,仍让人怀想不绝!

  问世间权为何物,曾使英雄竞折腰。权就如同鸦片,得不到者,拼其一生,前赴后继,为其所诱。得到者,便再也离不开权,一生为权所累,为权所害。唯有张良,既实现了抱负,完成毕生追求的功业,又保全自己,展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张良身为开国三杰之一,汉朝建立之后,功成名就,浪迹天涯,隐居深山,张良的人生轨迹给张鸿雁很大的启示!


北鸿本名张鸿雁,号紫阳山人,籍贯徐州,张良、张道陵后裔。胡适再传弟子。

道家思想一直影响着北鸿。

北鸿大学和读研究生时一直研究卞之琳的诗,也是北鸿更多的接触到了佛、道思想。卞之琳最著名的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的老庄相对论的思想弥漫,北鸿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卞之琳传论》以及论文《卞之琳诗的深层内蕴》中都详细的论述了卞之琳诗中的老庄思想以及佛教思想。而云龙山上的苏轼留下的石床以及放鹤厅记所表现出的人生的超脱与达观都给张鸿雁以很大的启示。苏东坡的名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这一切与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以及大学时代在张良庙的“英雄神仙”之境界的体悟与更是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越来越强大的思潮了。并最终达到与张良这位“英雄神仙”大师的心灵对话与精神穿越。

北鸿之所以取名紫阳山人。这与他的精神与紫阳山的契合有关。

安徽渔梁坝紫阳山坐落在歙县,紫阳山虽然不大,但有很多故事,朱松、朱熹父子都以此山名为号,紫阳山是大儒朱熹的外婆家,紫阳书院就在紫阳山老子祠旧址上。近代国画大师黄宾虹画过山水“紫阳山房”。站在石坝上,举首四望,西岸巍然屹立的紫阳山,林木葱郁。建于明代的紫阳桥,宛若彩虹横卧。《江南通志·山川五·徽州府》: 紫阳山 “在府南三里,高百九十仞。《府志》 云,宋婺源朱松游而乐之,后寓闽中,常以紫阳书堂刻其印章。其子熹,亦以紫阳名其堂,亦不忘也”。南宋淳祐间,郡守韩补为朱熹建紫阳书院于此。


后朱熹后人、明朝开国军师朱升也隐居于此。


北鸿大师在青城山、笔架山、龙虎山等地辟谷修道。这次来到紫阳山,山虽然不高,但云蒸霞蔚,仙鹤飞翔。再加上北鸿大师先师胡适祖籍也是徽州,于是就经常来比辟谷修道。并号紫阳山人。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