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北鸿与马蹄印》
《少年北鸿与马蹄印》
第一章:秋日教室的炭痕
1974年的某个深秋午后,阳光斜斜切进徐州铜山某间破旧教室。十岁的北鸿攥着半截烧焦的橡皮,在课桌上刻出马头的轮廓。窗外的梧桐叶簌簌飘落,糖纸在风中翻飞,像极了马鬃上跃动的金箔——这个瞬间,某种奇异的灵感突然降临。他抓起沾着墨汁的铅笔,在草稿纸上勾勒出第一匹奔马,鬃毛如火焰,蹄下生云,仿佛带着山海经的奇幻气息。
第二章:供销社的月光
村口供销社的废纸箱堆成了小山。北鸿猫着腰翻找,指尖沾满灰尘与霉味。突然,一张泛黄的《骏马图》挂历厚纸板闯入眼帘,他心跳陡然加快——这匹枣红马饮水的曲线,与村口大伯养的马如出一辙。煤油灯下,他用镰刀头雕刻马形,指腹被锋刃割破,血珠滴在纸板上,却浑然不觉。
第三章:柴房的密语
母亲攥着笤帚冲进柴房时,北鸿正踮脚悬挂新作。墙上、房梁、甚至腌菜缸上,密密麻麻的炭笔画马在煤油灯下泛着幽光。最震撼的是东墙那幅《百骏图》,前九十九匹写实骏马环绕一匹背生双翼的龙马,瞳孔里流转着敦煌飞天的金箔纹样。母亲的手顿在半空,最终从灶台取来半截蜡笔:“明天去学堂,记得把脸洗干净。”
第四章:溪水的诗行
月光泼洒在村口溪流,北鸿跪坐在青石板上,将篆书春联纸浸入水中。墨迹随波纹舒展成奇异纹路,他忽然悟到:水拓篆字与马蹄踏过青石板的韵律相通。从此,溪边总多了一双赤脚,马鬃般的墨迹在水中荡开时,仿佛有神驹踏水而来。
第五章:玻璃上的雪国
1975年的除夕夜,北鸿裹着破棉袄跪在窗前。寒风裹着冰碴刮过玻璃,他哈出白气作画——窗玻璃成了无边的雪原,蜡笔勾勒的彩色马群在冰花中奔腾。父亲举着火把踹门而入时,少年正用冻僵的指尖在玻璃上写下:“春风来时,马蹄声会敲醒所有窗子。”
终章:青砖上的回响
2024年夏,巴黎卢浮宫穹顶洒下晨光。北鸿抚摸着数字修复的童年墙画,炭痕在光影中化作流动的《周易》卦象。窗外,南迁的雁阵掠过云龙山,恍若少年时在诗画间狂奔的身影——那匹最初用锅灰刻下的马,终究奔腾成永恒。
关键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