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鲜例《花瓣在另一边滴落》(7首)

今日好诗

系统 2025-06-16 10:29:05


 

 

  花瓣在另一边滴落(7首)

             鲜例

                       

 

 

  我不能看见我

 

是的。我想我是错过了被你们选择

可以想它们存在过

那些肺泡鼓动着的事与物

在看不见的山巅

向死而生,大地重新活过

蝴蝶翘膀下的微风

有看不见的奇迹

海浪的脚是看不见的,所有这些

也没有一个理由

曾经告诉我,现在我就是我

只有河流穿过我身体,然后再留言

树上的果实是我幼稚的心灵

不愿被一个人采摘

没有那么多所以

可诉说那些死去的灵魂

能再被发现,梧桐的声音

会裂开微笑的口

在不名的地方,阳光开始无力下降

 

 

                      2025.4.26

 

 

下沉花园

 

除非花瓣在另一边滴落,忘记悲伤

暮春于守护中

也接近凋零,凡有人经过

它就低头一次

不让脸再被发现

几个小时的等候,入夜前的小号

从低到高的音价练习

将夜色引来小步舞的星光

令人想到这个时代

还有那么多的肮脏和诅咒

在一些人的嘴里翻滚

图书馆里没有流浪者的坐位

间谍一词又有新外衣

 

花园附近没有草地

鸟声却有口吃

只习惯在树枝上说话

那腐烂在泥土里的诗句

再也听不到气息

从高处阳台上传出的歌曲

都是一些旧词在空中爬行

有谁?想过这是沉重的时刻

还有什么可言

金色的蔷薇也会独自落泪

它认得自己的寂寞

比不过一场风的导语

能预报另一个黄昏,而大地已入眠

 

 

                   2025.4.28

 

 

  在欢朋酒店过冬

 

这时才想起雪花,曾经缓慢来过

种下烈酒的笑声

还有离别时的身影在移动

内庭中不自然的玫瑰

被不知其名的人抚摸拥抱

温热的红茶围困住一双泪眼

过海而来的祝福包含痛惜

是三个小时飞行的结果

世界广大却不能和它相见

这是不安带来的罪恶,这里看不见天空

不值得久留

喜欢云彩的人已经离开

此刻,我不想对任何人说起

让注满雨水的往事

将裤脚又一次淋湿

其实冬天也不错

能为我封锁一些多余的水份

长夜无语,窗外树木宁静

此时沉默可以让我看得遥远

不由分说的等待也是一种分享

借机清理脑回的污渍

想人间还有什么理由让心跳加速

 

 

               2025.5.2

 

 

 

     

 

 

有人在湖面上打井给另一些人看

白云的底色很薄

在咆哮中闪灭,又循回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不懂的人也学会观察

翻检别人造过的词

有人在土地上抹水泥

为晾晒花瓣不让草生长

很久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

通过一本书在文字深渊里学习歌唱

那样的声音我们都听过

 

有人为看落日沿着河走

不小心掉进黑暗

那些进山的人,也许懂得

宁静的漏洞

被告诫什么是抒情

当你驾车穿过隧道时

阳光可能带来敌意,轻信的直布罗陀

有人在朝圣的路上习惯露出

腰间的钱袋

热爱黎明的人,你们什么时候

可以等来没有谎言的早晨和大地

 

 

                  2025.5.4

 

 

 

     高原上的闲日

 

你把经幡从山石上取下,转身

在溪边清洗

蓝色的阳光浮在水面观看

就那么一会儿,你身后的道路

也消失在溪流里

从拉旺雪山顶部直到眼前

有幸福的人经过

从他们嘴中飘出的风

正温暖附近小镇凛冽的上空

 

已不是第一次来到高原

仿佛还是有一堵窄门

将我卡在路途

远处的雪莲花和飞鹰

把辽阔变成梦境

不能改变的唯有嘶声竭力的自己

这里不用说爱

就可感到仁慈和安宁

让你放下固守心中的一切不满

 

 

               2024.8.10初稿

               2025.5.11修稿

 

 

 

  在山南看蓝

 

在桑耶寺,林芝桃花和金山的侧影

都已错过的黄昏

天空还保留着蓝色

就像久别的友人,为你等待

又重新换一身藏袍

把羊群赶往河滩草地

告诉你,去往羊湖的方向

那一湖一寺一僧的日托寺

湖冰冻住的蓝

除了让你哭泣后,止步

还会给你另一段传奇

海洋里诞生的西藏无理由没有蓝

群峰身上的雪,就是世界的盐

这里道路是流星的擦痕

蓝色是色彩中唯一的高山

你只有庆幸自己来过,其它就是仰望

 

 

                           2024.7.29初稿

                           2025.5.12修稿

 

 

午后的错位

 

森林里,你低头看见青苔

影子像摄影家拍下时间在漫步

在石头的缝隙间

有整个森林的生长图纸

一些被时间遗忘的温柔

正等待一把钥匙打开

喧嚣盖过的静谧

树根底下发生的事比鸟鸣和光影精彩

奇迹被我们匆匆踩

去向远方的路,像一只回旋镖

总有一天会回到各位内心

 

这次上到高原

才发现瀑布不可以裁剪

它是自然和星空的翻译官

告诉我们不要忽略

每个细小的生命

即使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也有世界的主角

有时,我们只是它们存在的背景

你可以是个带有脚伤的孩童

一步一回头的时候

能聆听到身边有声音在欢呼

 

 

              2024.7.26初稿

              2025.5.28修稿

 

 

 

阅读札记:

 

 

见非所见,是这世间真正的孤独;

见非所见,又是诗人对这世界的果断否定。

 

 

当今,有很多被视觉驯化的诗人。他们满足于眼睛中的安逸世界,因而否定了心中的那个不安分的世界诉求。这种安逸一旦浸淫,渐渐眼睛就会被蒙蔽,或者被眼睛改良也未可知。但诗人,毕竟是批判者、异见者,完美世界创造者,怎么可能一切到眼见为止呢?

 

鲜例,与我而言是个陌生的诗人,此前对其一无所知。记得微信也是刚加没多久,所以当他突然发过来一组诗并要求我写几句的时候,这种陌生的信任很让我感动。其实诗人之间是不需要有很多横向交际的,有诗就好。因为过多的人情沾染,无论如何是会影响对诗的判断的。所以在阅读鲜例的作品时,内心很是轻松。我可以无所牵挂的专注于诗,来一次纯粹的阅读。

鲜例这组题为《花瓣在另一边滴落》的七首诗,以“我不能看见我”开篇,已然揭示其诗学核心——一种对视觉认知能力的深刻怀疑与反叛。

当现代诗歌常执着于“呈现”时,鲜例却将笔锋刺向视觉的盲区与存在的暗面。其诗作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否定诗学”体例,在可见与不可见的辩证张力中,重新勘探存在的重量与语言的可能性。

鲜例的视觉否定,是对时代喧嚣的无声拒斥。《下沉花园》里,“图书馆里没有流浪者的坐位 / 间谍一词又有新外衣”,直指语言被权力扭曲的异化现实。当可见的表象充满谎言与污名,诗人转向“腐烂在泥土里的诗句”,转向“树枝上”口吃的鸟声,甚至转向“旧词在空中爬行”的卑微姿态。视觉的否定在此成为诗意的救赎策略,它使诗歌得以在“肮脏和诅咒”之外,守护一种不被看见的纯粹。

于是,诗人向未被视觉驯化的自然寻求存在的确证。《高原上的闲日》中,“经幡”被取下清洗,其神圣性在可见的仪式之外获得更新。高原的“雪莲花和飞鹰 / 把辽阔变成梦境”,这辽阔之梦恰恰是视觉无法框定的。在《在山南看蓝》中,“蓝”作为色彩,却超越了视觉的维度:“蓝色是色彩中唯一的高山”。蓝不再是单纯的视觉对象,而成为一种存在的标高,一种精神的仰止。自然的不可见性——它的辽阔、它的高度、它凝固在冰湖中的传奇——成为诗人对抗视觉浅薄的精神高地。

鲜例的否定诗学更指向一种语言的自觉。《有》一诗以“有人在湖面上打井给另一些人看”开篇,揭示语言作为“表演”的荒诞性。当“白云的底色很薄”,当“翻检别人造过的词”成为常态,鲜例质疑语言的可信度,进而质疑视觉所建构的现实本身。诗中“进山的人”懂得“宁静的漏洞”,正是对语言过度喧嚣的警惕。唯有穿越“隧道”的黑暗,抵达“没有谎言的早晨和大地”,语言与视觉才能重获本真的关联。

《午后的错位》则提供否定诗学后的澄明时刻:“森林里,你低头看见青苔 / 影子像摄影家拍下时间在漫步”。当视觉放弃宏大的追逐,俯身于卑微的“石头的缝隙”,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温柔”才可能被“钥匙打开”。诗人发现:“树根底下发生的事比鸟鸣和光影精彩”。视觉的谦卑与“错位”,使其得以重新发现“细小的生命”,并最终领悟:“有时,我们只是它们存在的背景”。存在的主体性在此被颠覆,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觉霸权被消解。当诗人成为“带有脚伤的孩童”,在“一步一回头”中,方能“聆听到身边有声音在欢呼”——这欢呼来自那些曾被视觉傲慢忽略的万物。

鲜例的组诗以视觉的否定为起点,以存在的重新发现为归宿。当“花瓣在另一边滴落”,它逃离了人类目光的追捕,却在不可见的领域中获得了存在的自由与尊严。在鲜例的诗学世界里,不可见并非虚无,而是存在的真正居所;否定视觉并非盲目,而是为了在语言的深渊中,打捞起那些被表象淹没的生命本真。他的诗行如“瀑布”——那是“自然和星空的翻译官”,在喧嚣时代为我们翻译着不可见的奇迹与存在的重量。

这一组诗的完成,恰如《午后的错位》中所预言:“去向远方的路,像一只回旋镖 / 总有一天会回到各位内心”。鲜例以否定视觉为路径,最终抵达的却是存在的核心——那里不可见,却无比真实;那里拒绝言说,却充满回响。

 

                                                        海因

                                              二零二五年六月与郑州




(编辑:张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