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诗人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状态

诗歌理论

潘学峰 2024-04-01 18:12:31

诗人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状态

  诗歌创作是一种瞬间的顿悟或情感的波动过程,诗歌作品是其结果。诗歌的创作“状态”稍纵即逝,不是一般人能有轻易获得的状态,也不是诗人总会有的状态。能够不时地“顿悟”体现的是“诗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精深的理解能力,是诗人所有的“悟性”和“灵性”的直接反映;诗人可以看上去平静如水,但其内在的“情绪”或“情感”总要翻起巨浪,这种状态体现的是“诗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

   打个比方说,诗人可以是“大海”,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但也总会有掀起“腾空巨浪”的瞬间。

    如果一位“诗人”不管所在环境如何,总能做到“春风”拂面,甚或说总是“平静”如“一潭死水”,那么他/她的诗写必然是平淡无奇的,他/她必然是不适合做“诗人”,或只能成为一位平庸的“诗人”。
  当然,诗歌创作者必须一定的文学“基本功”,比如,诗人应该懂得并能正确使用诗歌的主要诗体形式,不只要懂文字,如内涵和外延这些语义,还需要懂“音声”和“节拍”这些能弄出“响动”的“音声学问”。
  纵观中外,无论是中国古体诗词,还是除“自由体”(Free verse)之外的西诗,对字义和字声的精准把握是诗人的“基功”。当然,即使是西诗的“自由体”也不能完全忽视“韵律”和“节拍”。
    在世俗人的眼里,能写诗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才”,能写出“好诗”却需要一个人有智慧,有敏锐的观察力,有快捷而深刻的思考力。因为好诗必离不开“顿悟”而出的哲理,必要附加高尚的“情感”和“情操”。 所以真正能称为“诗人”的人应该是“刚正不阿”的君子,必要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好诗人绝对不能是惯常的阿谀逢迎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也不能是那些粗俗到只懂赤膊上阵的武夫!
    诗人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诗人是人中“精品”,是有道义担当的“正人君子”,诗人只能是那些有良知,有良心,有浓郁人文情怀的人中精品。他们总要有特立独行,不拉帮结伙,不攀附权贵,但对生命和自然充满了同情、理解、关爱和敬畏。
    简言之,诗歌创作不能成为一种“职业”,诗歌既不可以贾,也不能出于什么目的为写而写。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学术修养及人文品性决定了他/她能否成为优秀诗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要强调:"把诗歌视作学问,把创作当成修身 诗人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素养"的原因。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