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北京文艺网“九月诗丛”10人诗选辑——阿毛《她传记》

诗讯

系统 2025-10-15 17:18:54

北京文艺网《九月诗丛》第一辑出版。


《九月诗丛》旨在为华语诗坛确立有效判断标准,推动诗歌与时代精神的深层对话。


主编:杨佴旻
执行主编:世中人
编审:西凉、云垂天


《九月诗丛》(以作者姓氏拼音排列):



阿毛《她传记》

得一忘二《三爷的前世今生》

梁小兰《我凝视万物沧桑》

马累《聊斋与磨镜》

陶杰《陶杰诗歌选集》

西衙口《燃烧的水》

薛菲《土巷与繁花》

赵目珍《林中路》

北野《牧马青山上》

火棠《焦土》

主办:北京文艺网北京诗歌网、汉语诗歌资料馆



阿毛:作家、诗人、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一级作家。2009-2010年度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曾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
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时光俪歌》《变奏》《玻璃器皿》《看这里》《像怀抱》《公园记》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年鉴及读本。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2012·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2018“年度十佳诗集奖”、2019年度十佳华语诗人、屈原文艺奖、湖北文学奖等多项诗歌奖。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九月诗丛10人诗选辑一阿毛《她传记》




艺术与现实

 

 

她躺在窗前的沙发上

被拍成夏天的睡美人

 

裸色薄纱裙裾偏向一边

源于镜头外的电风扇

而非侍女手持的孔雀毛

 

镜头外的空调默立

因它的冷空气令她过敏

 

如果这时拍下

她就像病中的林黛玉

但咳出的血不是用丝帕包着

而是用白纸接住

 

这样写出的诗句,你要不要读?

反正这样的睡美人其实是醒着

 

 

 

我喜欢爬墙虎爬过玻璃窗

 

 

小鸟在钢琴上栖息并不翻阅乐谱

花儿在风中舞蹈

 

我喜欢爬墙虎爬过玻璃窗

攀向高处的摇曳多姿

 

孩子们喊着嘹亮的口号

从窗外跑过

 

我喜欢自己年近半百

看见热血的青春依旧热泪纵横

 

哦,我还不老

一直有张天真的婴儿脸

 

早生的华发,更有资历感慨

我是幸福的——

 

相爱的风与光、爱与被爱

窗内与窗外、人墙与爬虎

 

此刻,我不是那家长

是坐在教室里的少年

 

 

 

台上飞鸟

 

 

任何时候,她都是不设幕的舞台精灵

而非点缀和从属品

 

而非乱真的假发、灰白地带的吸顶灯

而非身上的羽绒、电子音响中的骑马舞

而非灵魂碎片、包装精美的垃圾

 

任何时候,她都是荒漠或沃土、蝴蝶或石头

而非辽阔的尖叫或沉默

 

可以是屈原或萨福——不飞翔,便沉溺于水

可以是远古翼鸟或当代菜鸟——不绝迹,就上网

 

可以歌舞升平颂英雄

可以吹拉弹唱吃昆虫

 

 

 

静电感应

 

 

……不断接触与分离

 

前方的墓碑和回忆中的张三

摩擦——

 

打响指的声音

和雨天望着紧闭窗户的模样

 

是此生

不时袭击我的静电

 

琥珀、丝绸、毛料

电光、雷声、热量

 

我和你、婚姻和床、时间和流水

都是带电体

 

眉线和头发之间的沟壑

都是人生

 

 

 

 

 

 

眼波转动石磨

水波荡漾月亮

 

白天鹅刚刚睡着

父子踢足球回家

 

白床单刚刚铺好

婚姻就开始起皱

 

波纹忽略真实的孤独

和不真实的欢爱

 

一滴眼泪

和一滴露珠记下了它

 

 

 

亲爱

 

 

于好睡眠中醒来的

第一阵鸟鸣

甚是亲爱

 

第一线光明

穿过的晨雾

第一把清扫

按踵的声音

也叫亲爱

 

摸着自己的头发

和身体

……也是摸着亲爱

 

亲爱下楼取牛奶

亲爱起身去厨房

 

门铃、练声、弹琴

车流、喧哗、嚣动……

皆是亲爱

 

 

 

声声急

 

 

由两头走一条路

或坐在珍珠里

望月亮和大海

 

我的乡音久违了

 

听直播间的琳达

借皇家马步蹲的时长

煲鸡汤

 

“运动治愈忧伤,

让关节的弹响消失……”

 

而昨天的鹅毛大雪啊

变成今天的淙淙溪流……

 

我还没堆好雪人

还没找到雪人的鼻子和嘴巴

雪就化了

 

而我身上的雪越飘越大

 

借你的白被子

盖一盖悲伤的肩头吧!

 

 

 

这近乎

 

 

晨起,吁一口气

先是吹玻璃

再是摸高天空

观影子变长又变短

出现又消失

 

哥哥说,年初,母亲就已备好

龙与凤、桃花与海棠

的锦缎被面、衣裳、绣鞋

并不再离开宅基地半步

 

而被水牵引、被风塑形的子女

倒着读一本书:

以尾章为始页

回溯影子和她消失的真身

的重叠与分离

玻璃和她折射的光斑

的镂空与暗影

 

母亲,你所在之处

既为序章又为遗迹

这近乎——

像山凤凰爱着重峦

也爱着广阔的平原与江域

 

 

 

请山湖安慰晚年

 

 

空濛和青绿

怀抱湖水

和在山湖间远眺的白鹭、白天鹅

 

恰巧白姓玉兰

在白玉兰树下白描

 

刚刚画出三月的桃花雪

落在斑白的两鬓

又描回陈太村的陈太

扯山坡上的野韭菜

 

傍晚要喂养童年的味蕾

和因摔倒而致间歇性脑梗的母亲——

 

“她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和韭菜鸡蛋这道童年佳肴!”

“她己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却以声声呼唤乳名撕扯我们的心!

 

终归是要告别她啊!

但我们希望这一天再晚些再晚些到来!

 

 

 

读初雪中的梧桐雨

 

 

二两芥菜馄饨和九段洪山菜薹

相遇在晚起诗人的青瓷碗里

 

是的,总有一天你会突然老去——

饱经沧桑的树轮、松泪

冬天的梧桐叶

都在刻画你的脸、手、灵魂

 

卧床的母亲

气息带不动坚硬的暖气片

却隐着因她而起的悲伤之音

让缺钙的人

邀请屋檐下的冰棱晒太阳

“拒绝被替代!”

 

无人机拍摄的梧桐雨

是冬季的初雪,移动的雕塑,新生的情侣

 

你数过所有梧桐雨之后的样子

就像读到一本书的最后一个句号后

又回过头

读了几遍目录和开头

 

 

 

葵花籽处方

 

 

“侧颜向日葵的

面包片

三明治!

记下绘画教程外的一句形象语

 

再画上夕阳的火烧云

傍晚的穿堂风

 

母亲坐在台阶上

怅然的眉宇间

隐现童年的苦痛

我递给她刚收的

葵花籽:

“嗑嗑瓜子吧!”

 

现在,我坐在刚离世母亲的床边

接受哭泣儿子的拥抱

和邻里乡亲的瓜子经

 

 

 

母亲的选择学

 

 

母亲爱吃的水果

只有梨子、柿子

她到晚年也不曾因为健康的需求

而改变偏好和偏好里遵循的谚语:

“不分梨(离)!”

 

母亲也不因不识字

而放弃心算术和选择学

 

而我常在雪梨前

付出苹果的祈愿与款资

 

刚刚我拜访了一处梨园

此刻迷惑于柿园里孤独的甜

 

没有携带花园和糖果的母亲

柿子就熄灭了灯盏

无处可去

栖在柿子树上的鸟

也无处可去

 

 

 

法桐大道

 

 

童年时,步行

少年时,骑车

中年返乡时,乘车、驱车

 

从乳名、本名、到笔名

从女儿、母亲、到诗人

而你是悬铃木大道

是第一次穿蛋糕裙的小女孩走过的公主大道

是我一直在走的318国道

是挂着图画、风筝与祈福带

被灌以法桐自然博物馆的法桐大道

 

一部循环放映的旧电影里

走过从潜江的青年到沔阳的中老年奶奶

走着一次次从车祸的现场起身的父亲

走过养大五个子女的母亲

走过出嫁路与返家路一致的姐姐

 

而你在晚年的诗画中写下:

“是大道,亦是愁肠!

是纪念,也是哀悼!

 

 

 

以熊家境比之于毛小村

 

 

一个是古老山村,一个是现代水乡

一个的山顶有古荚树,一个的塘边有洋槐树

古香樟郁郁葱葱:

一个在村口,一个在村志里的村口

村路一个是青石板,一个是水泥地

古井和石磨传说不同,但形状一样

 

你们此时享用的熊家境红蕃菜、南瓜尖

我要自己在富硒的毛小村大棚里摘

你们在四方塘捕的小鱼小虾

我要在童年的塘里抓

你们在丛林、腐木间遇到的小蛇、黄鼠狼

我在古襄河边的枝杈、田头也会遇到

 

还有蜗牛

爬行在熊家境的健康步道上

爬行在毛小村的石碾旁

母亲从不撵它们,任它们背着房子到处走

现在它们和废置在林中的家具上生长的木耳、蘑菇一起

守着去世的母亲空下来的床

 

纪录片中出镜的乡愁

是离别的眼神、远去的背影

而反复回旋的风

抚着这无边的孤寂、无限的悲凉

 

 

 

母亲去世后的夜空

 

 

床头柜、木书桌

一边是泪池,一边是镇纸

寂静的天花板

可以听到外太空的啜泣声

 

而她在墙角

先是排列花椒、石榴

再是捶头顿足、扯头发

 

最后是数天空

银河1,银河2,银河3……

是手臂接住了流星

 

叫一声——“我的娘亲!”

 

 

 

噪鹃的叫声对比

 

 

花乡茶谷的画室外

多彩绣球边的树丛中

“哎、哎哟、哎哟哟……”的鸟叫声

 

我录制后问朋友圈

答曰:噪鹃

噪鹃?真的,名符其实

 

看度娘详细说明:噪鹃求偶

 

我突然听到童年时奶奶讲的故事:

“这声音是冤死的童养媳的叫声——

苦、苦啊、苦啊啊……”

 

自此,我再听到的噪鹃

全是旧时喊冤的童养媳

 

 

 

戴珍珠耳环的伞柄

 

 

它也穿防水衣

或防晒衫

但戴耳环出乎意外

 

我确实看过她的名画

她的电影

 

此刻,它在她手中

也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一直以来

我对习惯在雾雨里

穿风衣、打伞

的甲壳虫爸爸

崇敬有加

 

却不知如何怜爱

他手中戴珍珠耳环的猫猫的伞柄

 

 

 

自古渡口行吟

 

 

一个春天路过了

不会唱歌的石头

和太会唱歌的风

 

她带着飞鸟和指南针

在澎湃的渡口

乘上了扁舟

 

看邻船刻舟求剑

或怒沉珠宝箱之后

架起水上飘

 

从波涛汹涌至大雪封门

线路图等同于寻宝图、归乡图

 

顶针等同于戒指

最日常的重金属、女红

 

 

 

这里那里的腰间、鞋面

 

 

在旷野行走的人

被苍耳、鬼针草扎满裤管、衣袖

头发和耳垂

 

在花园打盹的人

肩上落满栾树黄绿色的花穂、玫红色的灯笼

若有若无的风与浅梦

 

除了我

没有人看见

你指尖触过的正在成为非遗

毛毛虫荡着秋千

垂向你的腰间、鞋面

 

和笔停下的字里行间

 

 

 

手绘白桦林、或遗传线路图

 

 

手绘旅程中的白桦林

在客居的餐桌上

碰到童年的山药疙瘩汤

 

金灿灿的森林中

开出一列绿皮火车

搭乘蝴蝶、蜻蜓、蜈蚣

 

追火车的少女

夜路上邂逅白月光

风衣上飘着流星雨、歌声

奶奶的鬼故事、斑驳光影

和祖辈的血管里似有若无

却让人提心吊胆的粥样斑化

 

停下笔

安抚空出的画面——

不联想外婆,或狼外婆

而凝视远去的背影、图章

解不开的死结、天书

 

 

 

车停潜江站想起祖母

 

 

绿皮、高铁的梳子

日夜来回梳着它的彩发、黑发

 

想起我祖母的故乡熊湾

和熊湾后面的章华台

章华台的贝壳路、杨柳畔、细腰带

想起天际的鹅眉月、流星雨

 

祖母啊

你的雕花床

立着孙女坤包的QT扣和手机

 

万针刺绣的皮面

霓虹闪烁的电子屏

一会牡丹、一会龙虾

代替你的缎衣、窗花

和指间的顶针、棉纱

 

 

 

青山岛的猎豹

 

 

穿着厚薄不一的夹克或羽绒服的考察者

登陆于青山岛的野渡

像一阵寂静的风

走进寂静的树林、枯草丛、木屋边

 

当场景转入红、黄枫树、乌桕树下时

我们也鲜艳热烈起来

 

引路者被称为岛主

我因身着黑底大白圆点燕尾式羽绒大衣

而获得猎豹之名

——这势必成为她传记的另一身份

 

我曰:女猎豹!

身边的画家说:雌猎豹!

走在身后的小说家说:分明是海豹!

 

“反正是豹,不是少女不是老妪就很好!”

“这里没有观光车,

没有遍地的帐篷和高飞的风筝!

——真好!”

 

这是在梁子湖的青山岛

我们接受被推荐的连排扣、刁子鱼、岛民身份

暂停原名,重新命名

并给青山岛岛主圏定一排木屋

以便在奔腾中

也保留荒野感

 

像此刻,密集的苍耳

驻扎进我们的裤管、披风和诗章

 

 

 

给长江写信

 

 

以浪花,以波涛

千万朵,一行行

先由梦中、再由眼前

 

以古琴台的高山流水

以鹦鹉洲的萋萋芳草

以晴川阁的朝露与晚霞

共频长江

 

童年少年,她在汉江上说早安

青年中年,她在长江边道晚安

 

白天在航行中,将波浪推往沙滩

夜晚在深眠里,将波浪吸入寂静

 

我们终要奔赴你——

一如浪花跃在波涛上

波涛铺在大江里

 

长江,见浪花如晤!

长江,见汉水签收!

 

 

 

成长史

 

 

坐牛背吹柳笛的童子

也曾仰望高处

希望成为登顶者

 

而瀑布却保持向下的决绝气势

奔向乡愁的终极点

 

再后来

她成为一塘静水、一道腐朽的题

不再跟着影子跑

忘了青春期也忘了更年期

却惯常使用口红和烟熏

以观察环境色的高光与阴影

 

“玉米煮得过度了!”

不过正适合老年的牙口

 

 

 

画自己

 

 

我一早醒来

找昨夜的梦和更远的自己

这是习惯

也是寻找连续性

以证明这个新我

同时是此刻之前的那个旧我

 

很遗憾哪一个都没有惊喜

只有连绵的忐忑与悲伤

我不是喜欢怀旧

我只是喜欢记录

以前勇于打探照灯

现在只是手执追光灯

看皱纹的旁白:

“这一路都很辛苦!”

 

你给你讲故事

而你只是感激那个见过异象的自己

“你看,那颗星就是昨天的自己!”

而你只能仰望你

花一个星际旅程,你也摸不到你

 

但你有纸和笔

你可以画下你



(编辑:张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