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诗歌】江南第一家(组诗)
精华作品全录
系统 2015-06-02 22:30:50
本帖最后由 云溪唱晚 于 2015-6-10 19:55 编辑
(日前,中纪委监察部官网着力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讲述浦江郑义门江南第一家,孝义传家900年,合族同居340年的震撼历史,讲述《郑氏家范》的来龙去脉,归纳总结了家规中的经典章节,切合当朝反腐倡廉的形势。我作为浦江人,感触颇深,特以诗的形式,复原一些郑义门的名人轶事和古迹遗存,以达到弘扬孝义,和谐,廉政之目的,请老师们指导,教正!)
江南第一家(组诗)
文/云溪唱晚
一
在浦江郑义门祠堂 明代牌匾
一挂就是六百三十年
“江南第一家” 五个楷体
将朱元璋的威严 渗进木纹
牌匾 规整成《郑氏家范》
孝义 清廉 把它漆得熠熠发亮
二
祠堂的大门 与朝阳对视
一颗臣服的心掩于门后
宋濂亲手栽下的龙柏
站成一行诗文
三口鱼池互为犄角 与龙柏
做当朝一品
陈某的谗言淹死在池塘
而忠义的虬枝一飞冲天
三
自打迁居郑义门 龙柏
再也没有转过身
一肩风雨 一肩诗文
七百年 还原宋公忠魂
扎根厚实 畅饮诗礼 拥抱孝义
终成开国文臣之首
正直的躯干 探求云天
拉近 与天朝的距离
翠叶灼灼 莫非是你
教太子诵读的诗文
你的悲喜 刻进了年轮
树皮在劳碌中 皲裂
你已逝去 我打开围篱
让心与灵魂再次契合
四
自西向东 一条白麟溪
流淌着 九曲回肠之传奇
十桥九闸 拦下了改溪故事
更拦下孝义清廉
一经脱脱丞相命名 小溪便有了
蒙古草原的血性
也使郑义门 攀上了
国戚皇亲
五
白麟溪南面 一农户的院子里
有一眼枯井
平时,它总是像个小媳妇
日子过得衣不蔽体
若无卖身契约 它无需
为主人的背井离乡 独孤守望
九世同居的郑义门 都知道
它忠烈的脾气
肚量够大 容得下
三千族人的重托
它用泪水 润泽了建文帝
逃难时 干裂的心
六
“靖难”之变 郑洽带着
建文帝 循着乡愁狂奔
他的软弱 被一路追杀声
磨出血泡
跑丢的一只鞋 使郑宅龙灯
之灯头 一瘸一拐
他自称老佛 重返
郑义门时 往事的须发皆白
在老佛社里 供奉着鞋
和一段 民女的爱情
七
孝感泉,是始祖郑绮
恸哭三昼夜 流下的清泪
也是他伺候母亲三十年 孝心
熬成的鸡汤
汲上来的是清泉,喝下去的
是孝义
即使在大旱之年,你的
雨季还能如期而至
永乐蜀王织帛赐名,更使你
喷涌出 浩渺的皇恩
八
孝义家门头 一直套着
168条《郑氏家范》
厚人伦的家规 使鸡犬同槽
井水蕴涵家国情怀
美教化开办东明书院 让方孝孺
东阳马生 背井离乡而来
家风促廉 173人出仕无人贪
俭素为绳 在中纪委网站闪亮
最齐全,最具操作性《家范》
如导航 指引了每个人的行动方向
九
九世同居 九道牌坊
都高过了 整个江南
若不是 宋濂的一改
也许使这些牌坊 轰然坍塌
三朝旌表 使郑氏繁衍
900年生生不息
韩国的郑梦准家族 也有序
有节前来 认祖归宗
郑氏家规 是郑义门的脊梁
是骨骼垒砌的牌坊
它们高于所有人的目光
它们站成江南 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5.5.30-1草稿
2015.6.2初稿,完善中
关键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