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诗写作需在形式建设上深入探索
格律诗与自由诗有怎样的关系?今天的自由诗写作面临哪些困境?如何用诗的形式展现国家形象和时代风貌?近日,由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和《江汉论坛》杂志社主办,重庆悦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承办的第一届“悦来新诗力”国际文化艺术节暨第七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来自中国各地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的130余名诗学专家、教授,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上述诗学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重建写诗的难度
“悦来新诗力”国际文化艺术节主席、西南大学教授、着名诗评家吕进认为,提升自由体新诗、成型格律体新诗、增多诗体,是本世纪华文新诗在诗体重建上的三个美学使命。在当下华文诗坛,自由诗是主流、主体、主导的诗体,但是,近些年,“散文化”浪潮席卷自由诗,成为一种时髦。吕进指出,这个浪潮卷得越高,自由诗的写诗门槛就越低,自由诗和普通读者的距离就拉得越远,自由诗对诗歌的隶属度就越被质疑,自由诗就越被排除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外,“这是新诗的危机,也是诗歌界和诗歌读者的共同焦虑”。因此,他认为自由诗需要在形式建设上提升,迫切的课题就是“去散文化”,“我们应该记得诗学家闻一多在近百年前发出的警告,散文化将使自由诗‘不可救药’。确立自由诗的文体规范,净化语言,加强自由诗的音乐性,让自由诗和散文的文体边界重新明晰,重建写诗的难度,这是时代对自由诗的期望”。
在格律诗与自由诗发展脉络的对比方面,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琴安认为,诗歌形式的变化体现着时代的变化,某种程度上来说,格律诗的时代已经过去,传统格律诗词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而产生新格律诗的条件还未成熟,因此自由诗的发展成为主流,而这一文体也将随着时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进一步发展。
那么,如何看待自由诗的发展?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江弱水分享了自己对现代诗、自由诗的理解。他认为,相比古典诗来说,现代诗的确是难解的,它是以存乎一心的方式,诉诸个体最秘密的感悟,常常“在某种程度上泯灭了语言表层意义上的逻辑关系”。因此,对现代诗而言,诗歌就像乐谱,阅读就像一场场演奏,不同诠释都被允许,问题不再是哪一种解读更“正确”,而是哪一种更好,“诗人写诗,如作曲家谱曲;读者读诗,像自己演奏。在现代诗的场合,特别需要批评家使出浑身解数,提供最好的服务”。
面对现代诗“晦涩难懂”的话题,香港中文大学黄维梁以余光中的创作为例,指出了自由诗写作的另一种风格。他介绍,余光中对语言支离破碎、面目模糊、难读难解的写作风格进行了批判,与之相反,他的诗在讲究意象经营、音乐性之外,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主题明朗而内容耐读。黄维梁指出,余光中在写诗的过程中也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但他文学文化的根始终在中国,他吟咏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传统诗人的作品,并在创作中沿习中国传统的诗法、诗艺,成就了新诗写作一处耀眼的风景。
新诗的无限可能
“中国现代新诗文体的演变常常在他律和自律之间徘徊,这其实是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现象。”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晓风以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新诗文体的演变为例,分析了“现代新诗他律与自律的双重变奏”。他介绍,在抗战初期,为了起到宣传鼓舞作用,以朗诵诗和街头诗为代表的歌谣体诗歌成为时尚,而随着抗战的深入和新诗内在的艺术自律性作用,更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新写实体诗歌逐渐取代了歌谣体诗歌;另一方面,曾经对新诗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现代主义诗歌传统也在大后方文人的诗歌趣味中复苏。“抗战大后方诗人们表现出来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在艰难岁月里对艺术的坚守及其对新诗文体创新的贡献,足以给今天的新诗以多方面启发。”周晓风如是说。
在新诗语言探索方面,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向天渊着重分析了“口语化”问题。他说,诗歌语言的口语化,除了生动、形象之外,还能增强现场感、亲在性。从胡适“放脚鞋样”到戴望舒的“语吻美”,从非非主义到于坚的“诗言体”,新诗在白话、口语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着,“现代汉语的口语属性,容易发展成自由体新诗,诗歌语言口语化,看似与诗学之道背道而驰,实则体现了破旧立新的艺术规律”。
新加坡作协原理事长、诗人陈剑介绍了新时期新诗写作与其他媒介的碰撞。21世纪以来,传媒人已经开始尝试以电影拍摄的方式,把诗歌转变为诗电影,发展出新颖的包含声、乐、影的制作,以音乐配合朗诵,以能诠释诗歌内容的画面,用电影制作的方式形成影片,达到科技传播诗歌的效果。正如陈剑所说,以电影科技拍摄诗歌、表现诗歌而成的“诗电影”的结合,或为新诗创作者带来新的启发,是值得诗人、创作者关注的艺术现象。
在论坛主会场,除了关于新诗写作的研讨外,“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的创办单位和本届艺术节的东道主之一的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举行了中国新诗研究所建所35周年庆活动。据介绍,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研究新诗的实体机构,也是中国新诗研究的重镇。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创办者吕进为江弱水等优秀校友颁发客座教授聘书,并祝愿新诗研究所全体校友的人生道路上铺满健康、幸福。
作者:王琼,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