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走向未来诗学 ——诗集《摇滚学院与科学猫》的创作特征概论

诗讯

2024-10-13 16:34:37


秦风,本名蒲建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文学博士。著有诗集《独步苍茫》、《风斯在下》,《四川诗人》诗刊社执行主编。              



                   

走向未来诗学 

——诗集《摇滚学院与科学猫》的创作特征概论

        

 

    

    在一个对象化、物化和异化泛滥的时代,当代世界新诗,正处于一种诗歌本身拒予和离弃诗人自身的被离状态。然而依然有孤勇者背负执念与救赎,执着以诗歌的方式重新发起追问和反思,让存在(诗思)回响在存在者(诗人)的生活和思想之中。廖锡娟博士(笔名:Angel.XJ)新诗集《摇滚学院与科学猫》的诞生,标志着她将是一个“最具将来性的诗人”,用荷尔德林话来说,就是用诗歌塑造和建立人类栖居于这个大地。

 

异质:语言的边界与时空的指向

 

    廖锡娟(Angel.XJ)作为中英双语诗人在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间的某种“跨语际实践”,其“跨界性与实验性”的新诗创作,无疑具有令人惊喜而期待的价值。抽象是形式艺术的最高境界,诗人创造了一些奇特字组,以自由、通感、错配、混融、背离的无序组合,拓展了语义的时空与精神指向,让身体和灵魂都进入到一个超然、抽象与超象的世界。一切艺术都向抽象靠拢。诗人用新的写作技巧对语言结构进行大胆突破,使语言自身具有多重的想象空间,让语言的内涵复杂化,让语言的指向陌生化,让语言的张力最大化,从“边界”到“无限”。

    文化异质是多种文化并存、融合、涵化后产生的新美感。新生代诗人群体正在解构以欧美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一元文化主体”表达,努力趋向文化全球化时代的转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主体”生成。廖锡娟(Angel.XJ)的诗歌抽离和变革了传统文字的能指和所指,由此产生新的陌生而抽象的语义,这种怪异而荒诞的新语言表述,可谓精深高妙而意味悠长。

    中国当代诗歌评论家耿占春教授曾说,语言、身体和社会之间有一种能量的流转和循环。也就是说,主体其实可以进行元素化的分解和降解,“语言”把个体关联到人类存在的无限空间。廖锡娟(Angel.XJ)的诗歌,处处充满了无限的象征与神秘,充分体现她对世界与语言本质的探索与颠覆。她的诗歌语言能力散发出一种魔力,通过象征和语言的力量,揭示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与神秘,并赋予万物一种新的意义和内涵,让词语的物像景观幻化成诗意的梦幻场域,让诗歌在无限想象力的场域中迸发自身的声、色、光、电与影,从而获得一种超现实、跨时空的宏大体验境界。

    廖锡娟(Angel.XJ)的诗歌‌《摇滚学院与科学猫》中的“摇滚学院”和“科学猫”是对现代生活和文化冲突的一种隐喻。学院摇滚通常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社会意识,核心特质是独立或另类。摇滚乐是用垮掉的方式崛起,在架构文学与音乐的“彼此成就”时,台上的猫不再是异类,而是一面自我审视的镜子。诗人通过“语言”把个体关联到社会和历史。语言本身可以成为“他者”。语言和万物可以互为主体,以全新的文字组合和创意意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她的诗句常以非传统语法和逻辑的组合,却能够碰撞出新的语意空间,影印着后现代诗歌如同超现实主义、荒诞派、野兽派、意识流的伤痕。在陌生与晦涩,甚至离奇古怪,奥妙梦幻之中,呈现一种崭新的视觉空间,抽象、深刻而且辽阔:自我与他者在互为对象化,在争夺自由力量的“冲突”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关系。她的诗歌从世俗困境的重力中获得一种面向未来超拔的升力。

  

异化: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交响和合奏

 

   廖锡娟(Angel.XJ)作为拥有前瞻性视野与国际化背景的前卫诗人,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她的诗作大量借鉴和使用歌剧、舞剧、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这种艺术形式的互动性和创造性,‌戏剧和歌剧在史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史诗的传播媒介,也是史诗内容和主题的延伸和深化,是科学与艺术的诗意合奏,达到诗与艺的“和而不同”审美效应。

    在《摇滚学院和科学猫》诗集中,廖锡娟(Angel.XJ)擅长运用‌象征艺术,通过场景、元素和语言的跨界融合,表达对原欲、世俗和宗教世界的深度思考。通过超现实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创造与创新众多奇异的意象:光的女神、目击者、魔镜狂想曲、透明皮肤与潜水艇。尤其“百叶窗”更是象征着一种遮掩与展示、隔离与交流的复杂心理状态。通过百叶窗的开合,诗人精妙地营造出一种既隐晦又充满暗示的氛围,使诗歌意境充满了神秘和深奥的张力。她的诗性风格紧贴肉身与灵魂,人性与世相,在空间和时间落差之间游离,烘托出一种跨界混融、异质融通的语义处境。

    如列维纳斯所言,与存在的关系并不是一种与他者本身的关系,而是把他者转变为同一。言语交换的过程意味着让“异”进入、让“异”停留并实现异与同的交往互动。梦境与现实交织,幻象与自我反思并存,诗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将复杂的心理现象转化为生动的诗意场景,在视觉与思维的双重冲击下,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诗人总能为这些奇特的意境找到最为完美的词汇:“从露台上眺望充满想象”,“在九月意念可以让河水倒流”,“他们要在夜晚相拥、相守多久才不会被冲走?”,“在肉体被埋葬后,梦还继续活着”,“天穹至高处那株罂粟树,挣脱出太古时间胶囊”。诗人通过精妙提取她个人生活与个性化语言的嘲讽、对抗或戏谑,并在存疑中裸露最终的诚实和领悟:“在阳光里跳舞就像在人群中游泳/你只是其中的一个数字/每一个人的圣徒/又是自己的叛徒”。此外,诗歌中的人体摄影集、双手、指缝等元素,诗歌中的“降E,C升”和“平均律,生肖自然”等词汇,特别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丰富并深化诗歌的意象和精神。异化在此于诗人而言,既是一种创作工具,又是一种创新路径,诗人从外化与未知世界的自我弥合和重新确立,以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我们的新诗创作乃至诗歌生命与诗歌时来带来全新的驱动力。

 

异类:诗的生殖化审美器官

        

   “只有在世界之外,才能感受世界的存在”。诗人试图通过一种行星思维,俯瞰人类的巨大视野。随着AI时代的到来,我以为,诗歌将是诗人的一个突破了生存功能的审美器官。诗歌必将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一起,有机器官与无机器的结合共创人类的未来。康德所谓的“审美判断力”,感性、理性、超感等感官职能,通过人工智能的算力,完成诗歌意境的无限性组合与生成,这种“嫁接”、“缝补”与“弥合”,将是未来诗学的主题。

    未来诗学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诗歌的“缺席或在场”而展开。在先行者的探索中给出了未来诗学的基本向度:行动、技术与机器。它不仅是对当下诗歌困境与危机的应对,而且将诞生新的诗歌形态。其创作技术多样性的主张,实际上蕴含通往未来诗学的秘径。创作技术的“一”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创作技术的“多”,我们与诗歌才有新的生命和未来。

    廖锡娟(Angel.XJ)在《摇滚学院与科学猫》诗集中探讨了摇滚乐与科学之间的某种联系或对比,诗人运用各种象征性的场景和意象来构建诗歌的框架,如摇滚乐队的演出、科学实验的过程、猫咪的灵动与神秘等,意味着诗歌在探讨自由与理性、激情与冷静之间的平衡或冲突。Angel.XJ的诗作聚焦人性、社会、自然、平行宇宙,未来时空、科幻星球等宏大主题,通过诗歌来传达自己对于世界、人生和宇宙所有的裂罅与冲突;纠缠与妥协;矛盾与悖论,以求突破内在世界的封闭性与超越世界的阻隔性,给荒原的世界与人间以诗意补偿,也是更高维度的还原与复归。

    未来诗学并非是一种时间向度,而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新形态和新路径,更是新诗创作回到诗歌本身的一种旨归。廖锡娟(Angel.XJ)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跨界诗歌”特征,“跨界诗歌”应当是未来诗学的一种方向与雏形,它既传承了“新诗戏剧化”的传统,又为新诗创作拓辟了一种新的范式与生态。在“跨界诗歌”的实验中,无论是诗与戏剧的“跨界”,还是诗歌与摇滚等歌舞形式的“混搭”,或是诗、音乐、舞蹈、表演等各种艺术的“交响”,都是廖锡娟(Angel.XJ)对未来诗学的实验性探索,无疑这是一种只身前往探险之行,以独树一帜的文化诗学“现象的存在”方式,走向未来诗学“存在的现象”。

 

       9.15.2024 于成都

  

         

  

          

 

(编辑:张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