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写诗能教吗?

今日好诗

2021-03-12 16:17:36

  树才老师的这本书叫作《写诗真好玩》,诗歌的确是一件灵感飞扬的事儿。但作为语文老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真实感受却是:写诗真好玩,但是不好教。甚至很多人会直接从根本上质疑:写诗能教吗?诗是一件多么私人化的事情,是一件多么需要天赋的事情,诗人是被“教”出来的吗?树才老师的这本书用娓娓道来的诗歌漫谈和小朋友可爱灵动的诗直接回应了这些问题。读完之后我更加确定,写诗不但能教,而且很有必要。那么诗歌应该从哪儿开始教起呢?

  用诗歌讲授诗歌用魔法打败魔法

  所有文体的文学史都是从定义开始的。在本书开头的几节里,树才老师也给孩子建构起了诗歌的初感知,让孩子初步理解“诗歌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诗”“去哪里寻找诗意”等问题。但和文学史不同,树才老师这本书的读者是孩子,所以即便要回答这类复杂的问题,也要注意方式。树才老师想到了很好的办法,就是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都借用有趣的小诗来帮助孩子理解。

  在这本书的开头,树才老师用一首诗来告诉我们,“玫瑰不是诗,玫瑰的香气才是诗;天空不是诗,天光才是诗”。事物叫什么,那只是一个命名,一个概念。而诗歌要呈现的,是事物动起来的样子,也是我们直接感觉和捕捉到的样子。那么去哪里找诗呢?树才老师和我们分享了自己找到诗的经历:有一次他在逛公园的时候看到有个孩子跑跑停停,饶有兴致地观察自己的影子,树才老师觉得很有趣,就把这件事写成了诗。你看,诗歌就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每件事里。

  这样一来,孩子很容易就能理解那些复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小朋友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树才老师已经狡猾地带着大家读了好几首诗了。这让我想到了我给学生讲现代诗时的情境,已经上了初中的孩子普遍对现代诗比较抵触,他们觉得诗歌就是“回车加空格”,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一时间课堂难以继续。于是我就给学生看了好几首古怪幽默的小诗,它们有的像文字游戏,有的像脑筋急转弯,有的像谜语,学生一下就来了兴趣。接着,我让学生快速翻阅了讲义上的几十首诗,并选出“你最喜欢的”和“你最无感的”两首诗。在阅读、投票以及阐述理由的过程中,学生好像自己建立起了一些评价诗歌的标准。而从大家选出的篇目来看,孩子们出自本能的审美都很在线。正如树才老师所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与其费尽口舌灌输给学生诗歌多么神圣神秘,不如像树才老师这样,直接用诗本身来做钥匙。

  一堂生动的课一首立体的诗

  阅读一定是所有人写作的开始。也许没人给海子上过诗歌课,但他的阅读体验本身就是自我教学的一部分。树才老师说自己诗歌课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动笔写。于是他每一讲里,都会分享一到五首诗,带着孩子们去品味诗歌的味道,实现从读到写的跨越。

  大家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到底从哪里开始读?怎么读?选择每一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在本书中,树才老师对每一首诗的讲解中都涉及了诗人及其流派主张、诗歌技法、诗歌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针对不同的诗歌还会有个性化的延展,解读的立体化使得每一首诗都被“充分利用”,值得老师们参考借鉴。

  读诗是否一定要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文学主张呢?这是一个在文学理论中可以争论几十页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只需要讨论学生是否需要了解诗人,了解到什么程度。首先,了解诗人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创作背景,更好的理解诗歌,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其次,通过树才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诗人写出的诗是不一样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不是一个个课下注释中的名字,而是一个个历史中鲜活的人物,在脑海里形成自己的“诗歌宇宙”。此外,我也注意到树才老师会见缝插针地给学生介绍不同的诗歌样式,比如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日本的俳句等等,可以让学生看到诗歌的多样性,不断增加新鲜感。树才老师说,希望小朋友通过写诗读诗,也找到自己的“偏爱”,并向自己偏爱的诗人学习,这样会更有收获。这点我非常同意,学生在建立喜好的过程中会不断追问诗歌的标准,和诗歌作品建立情感联结,从而更加贴近诗歌。

  写诗有哪些常见的技巧?这些技巧学生能够掌握吗?诗歌的语言有其特殊性,我们常把它称之为“陌生化”。之前我看到有老师为了强调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给出几个词让学生随意组合成句子,以期学生感觉到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这个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不适合放在诗歌课的开始。因为诗歌本身已经够“细碎”了,主题和方法上再没有任何限制,孩子就会再次被“不明所以”的话语淹没。树才老师把诗歌技法融入到不同诗歌的主题中,使得诗歌变得“及物”了很多。从主题选择来看,树才老师选的诗歌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与亲人相处的瞬间、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生活的哲理思考、对战争的反思等等。我在阅读中惊喜地发现,树才老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很多生活的哲理。的确,诗歌的意义,不就是帮助我们更敏锐地观察和思考人生吗?在每一首诗的主题之下,树才老师也会从技巧层面上提醒学生关注语言的节奏与温度,捕捉生活中的瞬间所感、敢于使用假设和转折……这些细致的讲解既给学生拆解了诗歌的“套路”,也让学生获得了表达情感的新方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树才老师在每一讲的结尾都会抛出一个话题,让小朋友们自己试着写一首诗,到这里,才算是完成了从读到写得完整跨越。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