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的特写美
特写,是电影特写镜头的简称,即电影拍摄过程中,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某一局部加以突出、强调、放大。特写镜头的出现和使用,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电影美学的重要范畴。因其独特的表现力,“特写”经常被其他艺术门类吸收或借鉴,增强文本呈现的艺术张力和表现效果。如“新闻”文体用“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截取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情景、一个镜头,像摄影一样拍摄现场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运用文学笔法聚焦、放大新闻人物或事件,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特写也被应用到新诗创作中。新诗发展史上,一茬茬诗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积极探索新诗的艺术手法和表现空间,其中不乏吸收“特写”艺术的“行者”。他们的探索大力拓展了新诗的艺术空间,诞生了一批独具魅力的新诗佳作。新诗创作中,将特定的画面或意象聚焦放大,能够有效构建画面美。如《想起一部捷克电影想不起片名》(王寅):“鹅卵石街道湿漉漉的/布拉格湿漉漉的/公园拐角上姑娘吻了你/你的眼睛一眨不眨/后来面对枪口也是这样//三轮摩托驶过/你和朋友们倒下的时候/雨还在下//我看见一滴雨水和另一滴雨水/在电线上追逐/最后掉到鹅卵石路上//我想起你/嘴唇动了动/没有人看见。”这首诗几乎通篇都是“特写”,由全景镜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组成。一开始是一幅烟雨笼罩下的城市和街道的全景镜头,雨水敲打着鹅卵石,静谧中蕴含着窒息和恐怖,视觉和触觉的通感包裹着潮湿和冷酷。接着是一组中景镜头,交错闪烁的镜头记录了真实清晰的画面,交织成战争与正义、爱情和死亡、坚贞和狰狞的图画。最后是近景镜头:电线上,一滴雨水追逐另一滴雨水,最后掉到鹅卵石路上。这是聚焦的、放大的、延缓的画面,是生命撞击与陨落的画面,是令人窒息与悲伤的画面。全诗由画面组成,这些画面是一部捷克电影的特写镜头,诗人忘记了电影片名,只记下了这些画面,并有意将这些画面聚焦、放大,启发人们思考记忆和遗忘之间的奥妙与纠缠及深邃的哲理。
新诗创作中,运用特写镜头,能够提升诗歌的境界美。如《烟之外》(洛夫):“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潮来潮去/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结局如此之凄美/——落日西沉//你依然凝视/那人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他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亮那一盏茫然/还能抓住什么呢/你那曾被称为云的眸子/现有人叫作/烟。”诗歌开始,远景是千帆之外,海天一色,近景是潮起潮落,拍打海滩,特写镜头是左边右边的鞋印,踟蹰等待,寻觅绵延,指向西沉的“落日”,一幅感伤的画面,凄美的情景。接下来的特写是“凝视”的面孔,这一长时段的特写一直延续到“众灯之中”的“海”。最后的特写十分独特,意味盎然,由“众灯”的形象画面过渡到“茫然”的抽象情绪,又从抽象情绪跳跃到形象“云的眸子”,再从形象“眸子”幻化到缥缈的“烟”。结尾的特写“烟”呼应开头,呼应标题“烟之外”,将“烟”之特写再放大、聚焦,进一步拉长、绵延:“烟”是什么?看得见,摸不着。“烟”之外呢?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浩浩荡荡,辽阔苍茫。“烟之外”是大特写,是特写中的特写;“烟之外”是永不停息、穿越时空的凄美呼唤,是潮来潮去冲刷不掉的寻觅鞋印;“烟之外”是茫然的思绪和感伤的“落日”,是更广阔的疆域更高远的境界。当然,这样的特写已经不同于电影中的特写,是经过诗人创新活用的特写,这样的特写是镜头艺术向语言艺术的转化,更加彰显了诗歌的本质特征和语言张力。
新诗创作中,创新“特写”艺术,能够增强诗歌的理趣美。诗人将特写艺术巧妙改造,即并不是定格、聚焦形象画面,而是将有关抽象的事物重复、放大,亦能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将有关人生感悟、社会现象加以反复、强调,在陌生化的接受过程中产生理趣美。试看:“你和我各人各拿各人的杯子/我们各人各喝各的茶/我们微笑相互/点头很高雅/我们很卫生/各人说各人的事情/各人数各人的手指/各人发表意见/各人带走意见/最后/我们各人走各人的路//在门口我们握手/各人看着各人的眼睛/下楼梯的时候/如果你先走/我向你挥手/说再来/如果我先走/你也挥手说慢走//然后我们各人/各披各人的雨衣/如果下雨/我们各自逃走”。(梁晓明《各人》)。这是一首具有戏谑、嘲讽意味的诗。诗人用口语诗的形式,避免空洞、说教的同时,找到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反复放大“各”和“各人”,不断重复“各”和“各人”,将“各”“各人”予以定格、聚焦。全诗仅24行,却用了20次“各”字、15次“各人”。这是传统诗人或现代诗人尽力回避的,因为它既没有画面感,也没有意象美。但诗人通过“特写”处理,故意形成反复,且安排在每句的重音位置,读起来响亮清脆,不会带来审美疲劳。且恰恰是故意的重复,产生“诡异”的好奇,常常会转变成“有意味”的形式,不断深化诗歌的所指和能指。
总之,新诗融合“特写”艺术,能够拓展新诗的表现空间,增强新诗的艺术感染力。诗歌最打动人的地方是深深的情感,最震撼人的地方是深邃的思想。新诗融合嫁接“特写”艺术,只要自然巧妙,和谐贴切,就能有效突破电影艺术的图像局限,更好地发挥语言的张力和想象力,将放大、拉长、聚焦的特写形象,不断地向情感深度掘进,向思想高度升华。
作者:柳清文,来源:文艺报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