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语言,就是事物

诗讯

2021-02-25 14:48:28

  美国黑山派代表诗人罗伯特·克里利通过非人格化的情感记录,非主体性的即时述说,以及开放游离的散漫风格,为20世纪美国诗歌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过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克里利的诗歌既超越了抒情主义传统,又进入了现代诗学的前沿地带,本文着眼于研究其中所体现出的典型的智性写作,过程诗学和散漫艺术质素,以期为克里利诗艺归纳乃至整个美国后现代诗歌研究提供新的诗学理念和解读视角,对21世纪新诗学的建设也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克里利是一个形式主义诗歌,抑或是一个非常注重诗歌形式创作的诗人。为此,他认为:“形式,永远是内容的延伸”。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将内容与形式放在较为平等的地位,不存在形式为内容服务。

  有些评论家认为罗伯特?克里利是一个“微雕诗人”,因为他的诗歌大都短小、精炼、语言浓缩,感受微妙等,没有反应宏大主题等,也不涉及哲学般对世界的认知。他的诗歌大都记录着诗人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会,缺少磅礴的气势等。我以为,每个诗人都有自身的创作特色和风格,只要能够感动人,能够给读者来带新的感受和体验,都是一个优秀的诗人。

  “精致、敏感、语言、发现、揭示”等,是克里利在长达六十年创作中所不断追求的,探索人的瞬间感受中的未知领域,用躯体的生命,体验灵魂的深度,用日常性的现实抵达存在的深度。他诗歌的价值还体现在呈现客观事物感受的同时,还体现出自传性、语言性和即兴性。这三者构成了诗人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也可以说,诗人通过对形式的探索与创新,从而对人的存在有了一个全新的、独到的发现与认识。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约翰?阿什伯利对克里利的诗歌评价道:“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简单,而又如此令人信服的复杂……”这里指出了克里利诗歌创作的两个重要因素,即:形式简单,主题深刻。简单的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二战结束以后的美国诗人当中,罗伯特?克里利的诗既不属于主观性特别强,也不属于主观性特别强的诗人,他善于精通两者平衡的艺术。他一边呈现真实的客观存在,一边揭示这存在中的本性,即:我与事物的对话与沟通。他认为应该让“事物是其所是”,也就是说,事物,是它应该的那个样子,而不应该在抽象中任意拔高,或者任意变形。为此,他选择拥抱丰富的、不断生发的现实世界。他说:对于我来说,内容,一直在生成着形式,也就是说,因为事物不是已经知道的,它们必将作为一种可能性而被揭示。他要求减少主体对事物的描绘、揭示、定位等活动。而将更多的可能性还给事物本身。为此,我们从克里利的诗歌中不难发现很多独立的物象、事物、人、动作等从清晰的主体叙述中脱离出来。


  最后说说克里利“自足的存在”语言观。他认为:语言就是事物,而不应成为表达事物意义的媒介。在他看来,语言不一定要表达什么,语言可以自成风景(事物)。这种看法也可看成是克里利的主体上的诗歌观念,对于语言,克里利在《便笺》(1960)中写道:我信任一种由构成其语言所决定的诗歌,我仰仗词语,而非任何它物,来履行无论作为人还是作为诗人的职责。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克里利关心与内容相对照的词语,关心诗歌语言。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他更看重的诗歌语言的“能指”,而非“所指”。他风诗歌总是在多种可能性中行进。纵观他的诗歌语言,主要有这么几个特色:一是:阻碍语言与现实的直接联系。他是以某种行为来相关联。而这个行为关联有隐藏在语言里;二是:直接以语言行事。他试图使语言在诗歌中,既实在,又不止于成为中介的另一种途径;三是,削弱语言的主观性。他的诗歌总是试图回到事物本身,消解主体性,再现现实中的碎片化;四是,使用形式技巧来凸显语言的存在等,由于篇幅的限制,就简单的说道这里。

  作者:沙马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相关推荐